menu
cn en
back

“若非·无界”方若非独唱音乐会挺进亚洲唯一的世界十大歌剧院

2018-10-06


广州大剧院夜景

2010年
英国《卫报》称赞广州大剧院是"继悉尼歌剧院后的又一个奇迹"。

 

2014年
广州大剧院被《今日美国》和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评为"世界十大歌剧院"、"世界最壮观剧院"。

 

2016年
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评为"全球最美音乐厅",并被意大利晚邮报列为改变中国的25个重大工程。
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《今日美国》评选的“世界十大歌剧院”中,作为亚洲史上唯一入选的广州大剧院,从2014年的第六名,上升到第四!

 


广州大剧院内景

广州大剧院是广州新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
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先进、最完善和最大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中心。

 

广州大剧院由第一位获得"普利兹克建筑奖"的女性、英籍伊拉克设计师扎哈·哈迪德设计,是她进入中国的处女作和成名作 。

宛如两块被珠江水冲刷过的灵石,奇特的外形充满奇思妙想,被人们称为"圆润双砾"的广州大剧院,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形象构成鲜明的对比,其主体建筑为黑白灰色调的"双砾"。

 

"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建筑设计"?

"没有一根垂直的柱子,没有一面垂直的墙"?

不规则的几何形体设计,致使"石头"的外观到处是扭曲倾斜的,"仅'大石头'外表面就有64个面,41个转角和广州大剧院 104条棱线"。

 

广州大剧院的设计突破了以往建筑的结构特点,外围护结构强烈的凹进凸出的不规则折面和内部大跨度、大悬挑、倾斜的剪力墙柱形成复杂的不规则建筑空间。扎哈设计师曾经说过,'斜柱就是我们的风格之一,是需要人们去品味和接受的过程。'对于扎哈来说,越难理解,越难接受的即是她的风格与特色。她在设计上注重空间和整体的效果,她把整个建筑设计都当做是一件艺术品来雕琢。

 

点 、线、面都能带来无穷想象的广州大剧院,可以说是"每次看都不一样",可是这种效果来之不易:建筑结构特立独行的大剧院采用的是"铸钢结构"--三向斜交折板式网壳,就有64个面,47个转角,每一个钢件都是分段铸造再运到现场拼接,每一个节点从制造、安装均要在空中准确三维定位,目前国内对如此复杂的钢结构还没有规范可循,因而,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建设者都只能摸索着进行。5000多块玻璃和75000块石材,大小相同,可形状却各异,让人咋舌。这个外形简洁、内藏玄机的建筑,为观赏者们提供广州大剧院 了无穷的想象空间。

 


歌剧厅

 

最完美的建筑设计,同样要求最完美的视听效果结合。全球顶级声学大师,迄今唯一活跃在设计界的声学界最高奖"塞宾奖"得主--马歇尔,捧出了他酝酿20多年的一个新理念:"双手环抱"式看台。以前大多数剧场,都采用马蹄形、方形或矩形等形状的观众席,广州大剧院却采用全球首创的不规则的"环抱形"。

 

歌剧厅采用国际上常用的"品"字形舞台的工艺布置形式,分为主舞台、左、右侧舞台和后舞台四个部分。整个舞台轴线宽74米,轴线深度46米,台口宽18米,高12米。歌剧厅共设1804个坐席(包括乐池117个坐席),三层观众席呈"双手环抱形","满天星"天花板,不规整、不规则布局,打造了一个富有节奏感、独具个性的艺术厅堂。歌剧厅内不对称的构造、流线型的墙体和特殊的凹槽,在国际顶级声学大师哈罗德·马歇尔的精妙测算下,传递出震撼而近乎完美的效果。

 

——关注我们,关注音乐会——

 

当富有视觉冲击力
现代标志化的城市建筑
亚洲唯一进入世界十大的
广州歌剧院
碰上
文化气息浓厚的
传统民族音乐

 

加上
可能是
设计圈最会唱歌的设计师
青年女高音
方若非
完美诠释

 

这场集声、色、艺于一身
艺术盛宴
您又岂能错过

 

诚邀您的到来

 

2018年10月08日
广州大剧院

 


我们
不见不散